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山西实践

  • 2020-06-12 10:21:12
  •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第五期 

      近年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部门把“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非遗保护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非遗传承实践日趋活跃,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扶贫领域的新亮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是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遗与现代商业无缝对接、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一种扶贫模式。在非遗众多门类中,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更容易找到扶贫的着力点。近年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部门把“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非遗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非遗保护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非遗传承实践日趋活跃,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扶贫领域的新亮点。

  山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全省共有58个贫困县(区),其中36个国定县,22个省定县。经过几年来的奋力攻坚,截至2020年2月底,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非遗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包括32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在内的各级非遗项目388项参与扶贫帮扶工作,其中传统工艺类139项,主要参与帮扶35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54人,脱贫936人,实现年销售收入近2028.7万元。

  系列非遗政策,开通扶贫绿色通道

  非遗保护系列政策向扶贫工作倾斜。山西省早在2013年1月就施行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条例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明确要求重点引导和支持保护区内的6个贫困县(阳曲县、左权县、和顺县、榆社县、昔阳县、交城县),加快县级综合性非遗传习中心的建设。这些传习场所是非遗的宣传展示阵地,是产品的销售的平台,也是传承人向贫困户传授技艺的窗口;出台《山西省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振兴传统工艺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要结合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及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积极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途径;出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工艺美术人才培训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培训内容向就业增收带动效应明显的项目倾斜,培训对象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帮助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升职业技能,解决就业创业问题,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全力助推山西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截至2019年8月底,已先期对60名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了“回炉式”培训。

  非遗项目评定向贫困地区项目倾斜。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的建立,能起到规范、引导、激励、扶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6项,保护单位168个,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37项,保护单位94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0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09人。在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评审推荐中,在满足基本申报条件范围的情况下,着重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倾斜。以国家贫困县为例,国家级非遗项目“静乐剪纸”“闻喜花馍”“临县大唢呐”“澄泥砚制作技艺”等等,对提高当地群众脱贫就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太谷县非遗综合传习中心外景


郭氏羊汤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活跃传承实践,发展非遗产业扶贫

  扶贫必扶智,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西省利用广大非遗项目就在贫困地区的先决优势,通过成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传统工艺工作站等方式发展非遗产业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传统工艺在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山西省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活跃传承实践,在国家级贫困县设立64个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工作室、传习所。目前,忻州市已正式挂牌首批23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针对贫困地区开展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带头人和带头群体,推动形成一批经营实体,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壶关郭氏羊汤制作技艺”保护单位创办了郭氏羊汤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3个,年人均收入达18,000元以上;通过实施非遗项目以产业分红的方式帮扶龙泉镇石岩头村、小北庄村、谷驼村2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34口贫困人口,户均年增收800余元;延伸郭氏羊汤非遗产业链,把贫困户联合起来成立谷驼养殖专业合作社,保护单位选派有技术的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并且采取保价收购的产业托管方式进行帮扶,共帮助4个乡镇10个行政村176户453口贫困人口,户均每年稳定收入3000元的产业收益;创办郭氏羊汤制作技艺讲习所,对贫困户进行制作技艺、肉羊养殖和蔬菜种植的技术培训,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353户贫困户672人从事种植和养殖业,年人均增收3760元。

  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2017年10月,作为全国第8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山西省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恭王府博物馆和忻州市携手推进非遗与扶贫对接、扶志与扶智结合,在文化扶贫、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依托工作站,忻州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中获益明显。如忻州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举办大型非遗展示月,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国内活动,一批批非遗项目走出山西,向世界亮相。工作站邀请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师生走进忻州,开展相关非遗项目的设计研发工作等;还联合忻州市妇联,组织贫困妇女参与手工产品设计、制作和包装,通过企业引领带动,当地380余名贫困妇女居家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余元。


“迎春纳福——山西静乐剪纸互动教育巡展”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展。

  提升传承能力,持续开展研修研习

  通过开展研修研习,有利于提升非遗传承人群传承能力,以非遗传承人创业带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助力乡村脱贫攻坚。

  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该计划通过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5所入选高校,先后举办了髹饰技艺、剪纸绘画、布艺织造、雕刻技艺、烧制技艺等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培训内容重点向亟待加强的传统工艺倾斜,在培训名额上向贫困传承人倾斜,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食、宿、学机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贫困县和贫困人口掌握致富技能,增加收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壶关秧歌”的整建制培训,以一个剧团为单位,通过高校师资参与剧目的创作和排演,为喜爱戏剧的孩子因贫困无法学习提供条件,激发他们的表演、创作潜质,为今后的深造创造机会,也为院团丰富演出剧目,解决创作难题,提高演出市场的竞争力。2019年启动山西省非遗传承人群和工艺美术人才培训计划,并纳入“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该计划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和工艺美术相关从业人员,鼓励结合精准扶贫,以一村、一乡或一县为单位,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整建制培训。

 


平顺县组织当地“家具制作技艺”贫困传承人参加中北大学研培班动员会。


太谷县非遗综合传习中心举办的小小传承人活动

  除了全省范围的培训计划,各地非遗保护单位也积极参与到对贫困地区传承人群的培训中。“繁峙晋绣”保护单位形成“公司+家庭绣坊”的规模型企业实体,近年来共培训16期1846名农村妇女学习晋绣艺术,723名学员签约为晋绣坊家庭绣娘,80名优秀学员培训为固定绣娘。同时,辐射带动保德、偏关、岢岚、静乐4个县500余名农村妇女通过刺绣脱贫致富,与忻州特殊教育学校和繁峙职业教育中心两所学校联合开设了4个晋绣专业班(基地)150名学生,使民间绣活繁峙晋绣艺术走入常规化传承。


乡村文化记忆馆

  打造非遗品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据统计,全国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代表性项目90%在县乡一级,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本上在乡村。非遗资源是文化资源、也是地方资源,打造非遗品牌,对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持续打造“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品牌。从2015年起,山西省首创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探索保护乡村文化生态的新路子,大量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老传统”“老故事”“好习惯”等文化资源被保留下来,使传承文脉、留住乡愁有了具体的抓手和载体。目前,全省已在693个乡镇展开了试点工作,促进非遗保护与文物保护、传统村落保护、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创建。引导贫困地区试点乡镇规范使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奖励资金,提升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实施效果。

  创新发展山西“三宝”品牌。在2019年举行的第四届山西文博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是当之无愧的“山西三宝”,并强调要把“山西三宝”推向国际,进一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壮大文化产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五个有望突破千亿元的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其中包括重点提升“山西三宝”等工美产品影响力。在近期出台的《山西省振兴工艺美术行业工作方案》中,提出“支持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根据实际发展‘一村一品’,引导工艺美术企业在旅游扶贫示范村设立生产点,实施产业扶贫。”“山西三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省特有的国字号品牌,要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把“山西三宝”塑造为山西省文旅支柱产业品牌,发展为文旅扶贫品牌。

  大力创建非遗博览会品牌。2018年,以“保护传承转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的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版块,在雁门关、司徒小镇和壶口瀑布三地举办,200余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与,全面展示了山西省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其中,近半数的展出项目来自贫困县,这些项目传承人表示通过非遗博览会平台,使得非遗产品得到了很好的展出机会,带动了经济效益。同时,他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传帮带活动,带动了贫困县周边人员学习技艺、掌握本领的积极性。通过非遗扶贫,以前没人学的局面得到改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每两年举办一届,努力形成品牌,寻求长效发展。

  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省的一张“名片”。山西省将继续全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以文旅融合为契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大非遗助力扶贫宣传力度,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节庆展会,提高非遗项目知名度;积极鼓励传承人在坚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同时,通过传授一招一技,设计一款一品,将非遗产品、衍生品推向市场,引导贫困群众参与非遗产品生产销售,实现创业增收;继续加大非遗手工艺培训力度,吸引贫困人口参与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尽早脱贫致富;进一步将非遗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为全面完成文化扶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星河网 祁文海
  • 分享到:

星河网  2020-2027  

官方网站:星河网  国际网址: http://www.xhsktvw.cn/

网站名称:星河网 文化定位:文化门户 文化方向:联合传媒

本网投稿交流信箱》whch111@126.com  

@星河网2025北京 官网:www.xhsktvw.cn 宗旨:开启文化新时代 筑梦产业新征程     

本网络平台 联合官网入口

官网:www.xhsktvw.cn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1

官网:星河网.中国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2

官网:星河时空.中国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3

网站版权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转发的世界文化产业各种资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讯、资料、数据、信息,均为星河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未尽事宜详见本网单页免责声明。本网热诚真诚欢迎世界各界友人联谊、交流及合作共赢,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发展、共同建设作出应有的责任、使命及更大的贡献。 

星河网全球战略合资伙伴》: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国家机关老干部科学健康协作中心 中社社会发展基金会夕爱工程北京康养基地 全国老干部康养事业办公室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美国中国企业家协会 团中央-农村青年杂志 责任网 星河网-斯卡布罗集市新锐文旅品牌平台 北大纵横集团 中农未来控股集团 晞致格集团 国普网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  拥军爱警网 

国家品牌总网 喜善会 全国老干部健康养生保健网 全国老干部健康事业优品评选中心 城市建设杂志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社 新商务周刊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核心合作单位 中报聚焦市场调查中心  拥军爱警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作家报·拥军爱警》专刊、国普网视拥军爱警频道编委会 海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拥军爱警网 融媒体中心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 中南建筑集团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专家委文化基地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班招生办公室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基地  责任天下 华夏高新  森济堂集团  北京龙文化集团  中视玲珑来喜文化集团  万君畅集团 苏州市吴江鹏豪丝绸有限公司 国华泰龙集团 隐空间  广东天星传媒有限公司 国信商学  禧福汇 融创集团 林盛果业 星河网络文化集团  星河文化产业集团  星河实业发展集团  央视娱乐百分百  央视善行天下 央视德耀中华栏目组等 传奇之果 星河书画院 星河生物 星河影视 星河文旅 星河商业 福成集团 鸿盛集团 百灵集团 星河肿瘤康复集团 星河康养 国医康集团、叶天士中医馆 中国贸易报-环保周刊 天九集团 全国工商联 橡树网 右江论坛 星河酒业 星河茶业 星河特产 中视集团 星娱影视 京乐坊 北京二商集团 法治中国 星河商业 星河商务 星河酒店 星河三农 星河电商 鲁芯智能 青旅 等企业事业 信息 管理 服务 诸中心  更多》企事业单位、组织 2025年度产业协作工作更新中

--------------------------------------------------------------------------------------------------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星河网CEO·总编辑 祁主任  星河网 2020--2027 全权管理运营  2025~ 2035规划 版权所有】

************************************************************************

星河网  版权所有                     使  

版权所有©星河网2025,www.xhsktvw.cn,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 ©星河网2025 by www.xhsktvw.cn,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