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精英”严义埙简介
- 2020-07-21 14:00:26
- 来源:“科技精英”
![]() |
![]() |
2003年3月26日14:27 来源:[ 搜狐财经 ] |
![]() |
出生年月及籍贯:1939年2月12日,上海市 专业及专长:光学(簿膜光学),微波电子学 专业技术职称:研究员 学历:1956.9-1962.9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子器件专业毕业 1962.9-1967.11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微波电子学专业研 究生毕业 主要经历及社会任职: 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1967.11-1979.2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79.2-1981.2 获洪堡奖学金赴西德斯特加特 访问学者 马普学会固体所和汉堡科技大学 1981.2-1985.12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室主任 1982 美国光学学会 会员 1982至今 中国光学学会簿膜专业委员会 委员 1985.12-1987.6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1986.7至今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 1987.6-1991.12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副所长 1988-1994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89-1994 中国光学学会上海激光学会 副理事长 1991.12-1996.6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所长 1992.12-2000.11 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 1988.3-1993.3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1993.3至1998年3月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常务委员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1994.3至今 中国宇航学会 副理事长 1995.10至2000年 上海红外遥感学会 理事长 1998年3月至今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常务委员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1999年4月至今 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董事长 2003年3月至今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常务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成就及贡献: 1.开拓与发展了我国的红外光学簿膜技术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红外光学簿膜技术的研究,并取得具有开拓与创新的成就。七十年代初提出了用等效折射率设计红外滤光片的概念,发展了多层膜设计理论与方法。并成功解决了多项国家急需的红外光学簿膜器件,成为开拓我国红外光学簿膜的先驱。 在国际上创造性地提出适量富碲的碲化铅簿膜的沉积工艺和理论,可以降低镀膜工艺条件,提高簿膜的质量并能获得与大块材料相近的光学性能。这一创见,为设计制作具有重要应用的长波红外光学簿膜器件,提供了必要条件, 获得国际同行公认,1988年应邀在美国光学学会专题讨论会上作特邀报告。 为解决空间技术需要的超窄带滤光片,解决了高精度的膜厚控制技术,先后实现了宽波段监控系统和高精度监控系统的自动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由微机控制的红外椭圆偏振仪和红外簿膜折射率自动测量仪,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彻底改变了我国红外光学镀膜凭经验操作的落后状态。为解决国家空间工程关键光学簿膜器件研制提供了必要手段,并广泛用于技术开发与生产。 在红外光学低温簿膜特性测量及研究方面,解决了在低温条件下高精度的红外簿膜参数测量方法,研制了相应的测试设备,并研究了红外簿膜特性随温度的变化。对于在低温下提高红外光学簿膜性能与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2.在红外光学簿膜的空间工程应用及产业化有重要贡献 早在1987年由上海市组织的红外分光光度仪的会战中,就攻克了2.5-25微米系列红外分阶干射滤光片技术;此后又把波长延伸到50微米,用于我国光谱仪器生产,该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上海市嘉奖与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多项科技成果成功地用于我国“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特别是使多通道扫描辐射计探测水色获得成功。为我国从空间进行大气探测解决了关键问题。为了国家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的需要,还开展了8-14微米微型渐变滤光片、红外焦平面列阵用多色微型组合滤光片的研究,把红外光学簿膜技术又提高到新的高度。 在把红外光学簿膜器件技术转移与产业化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成功地将有广阔市场容量的6.5微米长波道红外报警滤光片的技术开发与实验室研究成功转移,突出的是在保持器件优良性能及可靠性的前提下,使成本降低为原来的1%,生产效率提高1000倍,器件的性能价格比可与国际著名公司产品相当。该项技术转移产业化后,从1987年至1996年销售额已达人民币9700万元,产品大部分销往国际市场,销售量已占全世界同类产品的第一位。研究所从中获得技术转让费283万元。被同行专家誉为技术转移产业化的典范。 3.注重人才,努力培养青年科技力量 近年来,在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30篇学术论文;并培养出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其中已毕业的博士生10名,硕士生8名,在读博士生9名,留在国内的已成为各部门的科研骨干力量。其中晋升研究员1人、晋升副研究员2人,有的担任了室副主任,公司经理等领导职务。 获奖情况: 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986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199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银奖。1990年度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在上海市第二届科技精英评奖中,被评为十名“科技精英”之一。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