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被老祖宗知道如今人们这样穿汉服非爬出来打人不可
- 2020-08-04 11:17:33
- 来源:要被老祖宗知道如今人们这样穿汉服非爬出来打人不可
发布时间:08-0220:45
如果十年前大街上走来一个穿着汉服的人,估计在场的人都会把目光集中过去,心里评价一句“精神有问题”。但是如今几乎每天都能看见有人敢于在公众场合穿汉服,于是回去网上一搜,原来是一群“有志之士”想要弘扬传统文化。
好吧!我也觉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今确实丢失了很多,比如讲诚信、乐于奉献、心中有大我、精益求精、敢于尝试、做事要光明磊落、三条大路走中间、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等。但是身子穿了汉服就能起到唤回这些传统文化精髓的作用吗?总之我是无法给两者建立任何逻辑因果关系。
比如结婚下聘礼的环节被很多人名其名曰那是古代的传统,但是古代人对于这种漫天要价之后讨价还价卖女儿的行当是什么?完整的聘礼共分为六个步骤俗称六聘,代表着婚姻双方对于仪式的敬重。所以聘礼最突出的是礼,而不是聘金。
同样道理,关于满大街穿汉服的人来说,真实目的是为了深度还原传统精髓当中的礼吗?我觉得不是,多数人穿汉服只为跟风以及向早该被全面禁止的穿越剧看齐。
所以如果我问一下,女子穿了汉服,以后下聘礼时候要跟传统习俗走,不许漫天要价高彩礼,不准要求男方有车有房女方愿不愿意?穿了汉服就要守节如玉,沾衣裸袖便为失节同意不同意?每天除了读书识字还要精通女红肯不肯学?穿了汉服就要孝顺公婆和娘家撇清能不能行?
由此可见穿汉服只是一阵流行风,根本不可能晋升到传统文化的层面,更谈不上复兴传统文化。可这阵流行风到底是谁先带起来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觉得幕后推手一定是做汉服的商家,于是顺藤摸瓜终于让我发现了一点端倪。我浏览了一些线上商城,发现汉服的价格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都有。与此同时这条产业链还相应带起了发簪、丝绦、复古首饰、折扇以及传统化妆品等相关产业。那么现在汉服究竟是为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买单还是为商家的推广经费买单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去吧!
后来我又搜索了一些大V的帖子。关于汉服的流行大家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赞同说现在年轻人穿汉服是敢于面对自我的表现,如果这样下去,中华复兴指日可待。这类鸡血的话语首先我不予置评,但是我可以举个例子如果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女人都穿传统维多利亚服装能不能把南美再划归入自己的版图?
要复兴文化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当权者的导向还有环境的促进,多种元素缺一不可,因为传统文化的丢失本身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最可气的是又一波不良商家干着玷污文化的举动开始炒作,可气的是居然真有人信了商家的鬼话。
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汉服被便服取代本身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早在我国东周时期赵武灵王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鼓励人民学习穿更加便于行动的胡服,学习雁北胡人的作战方式,因为汉服本身存在穿脱的不便性,除此之外还有做工的繁琐,用料的讲究,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汉服的自然损耗肯定比劳动人民的粗布麻衣要大。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如今流行的汉服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并不是初级的手工艺人或者田间劳力就可以被允许可以穿这样的衣服。所以既然要弘扬文化,口号既然喊得如此响亮,那么就请多多少少做一点实际的跟弘扬文化有关的事吧!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