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独角兽商汤科技
- 2020-08-08 10:01:28
- 来源:AI独角兽商汤科技
疯狂吸金刷新纪录,全球估值最高的将登“科”?
发布时间:08-0717:28
作者 |孙颖妮
编辑 |李红梅
来源 |风云资本界
今年以来,京东、网易回港,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独角兽企业纷纷启动IPO,掀起一轮又一轮造富神话。
当蚂蚁集团上市的消息公布后,财富自由的欢呼声响彻杭州总部大楼。
近日,全球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也被传出计划登陆科创板的消息。新一轮造富神话即将来袭?
近日,有消息称,与AI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并称“AI四小龙”的商汤科技计划在新一轮融资后在科创板上市,最近几周在与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进行磋商。
消息称,公司目前正在进行10亿美元至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融资将在2020年内完成,融资后公司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之后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针对这一消息,尽管商汤科技回复媒体称“不予置评”,但相关概念股已蠢蠢欲动。消息传出后,国中水务盘中涨停,苏宁易购的涨幅也超过7%。
早在2017年,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就曾向媒体表示,公司正考虑在美国、中国香港或内地上市。不过后来,商汤科技针对上市方面的口风似乎出现变化。
今年3月18日,有消息称,商汤科技已经推迟了今年在香港IPO融资的计划,转而寻求在私募市场融资。对此,商汤科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被’IPO,还‘被’推迟了。商汤并不曾有上市具体时间表”。
如今,仅仅过去五个月后公司又传出计划登陆科创板的消息,难道是因为近期看到独角兽们纷纷选择科创板上市,商汤科技也按捺不住了?
从人脸识别到AI“全能型”选手
商汤科技的创始人为汤晓鸥,是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被誉为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
1996年,汤晓鸥从计算机视觉(CV)研究的最高殿堂——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取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汤晓鸥被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任教,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CV)相关领域的研究。
2001年7月,汤晓鸥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培养出了一大批CV人才,该实验室也被誉为“计算机视觉界的黄埔军校”,而这个实验室的初创团队就是成立商汤科技的前身。
2014年,DeepID系列人脸识别算法在这个实验室诞生了,其准确率首次超过人眼识别率,更是超越了Facebook。
也正是基于这一重大突破,2014年底,商汤科技随之诞生。目前,商汤科技自主研发的DeepID已经更新了多代,被业内外誉为最强人脸识别算法。
基于这一强大技术,商汤科技在成立伊始,先后拿下了小米、华为、美图秀秀以及图聊软件FaceU、Snow等客户。
但商汤的目标显然不局限于一家人脸识别公司,而是要做“全能型”选手。
那时,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立经常说,“我们是中国拥有原创技术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不是一家人脸识别公司。”
基于这些野心,商汤科技花费巨额资金研发深度学习平台SenseParrots作为AI技术研发的基础设施,搭建底层框架。商汤科技还自建超算中心,大幅降低了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成本,并且缩短了开发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的时间。
凭借强大的原创技术能力和国内最大的深度学习超算中心,商汤科技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人机交互、医疗影像、深度学习硬件优化技术等多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商业应用中领跑行业,成为了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和算法供应商之一。
商汤科技以原创技术为基础,探索出独具商汤特色的“1(基础研究)+1(产业结合)+X(行业伙伴)”模式,打造平台策略,让AI赋能各个行业和领域。目前公司业务已广泛布局于智慧城市、金融、智慧零售、智能手机、机器人、娱乐、教育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服务超过7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
在业绩方面,商汤科技在2017年就表示公司已实现全面盈利,业务营收连续三年保持400%同比增长。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19年,商汤科技营收超过50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100%,2020年的目标很可能也是翻倍增长。
疯狂吸金刷新纪录
其实,已经是AI行业独角兽的商汤科技,至今也不过6岁而已。
然而从其成立之日起就极具“吸金”体质。截至目前,商汤科技在短短6年内共进行了10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30亿美元,是中国融资最多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也因此被外界称为“融资机器”。
来源:天眼查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3月,“AlphaGo对弈人类棋手”那场前所未有的“人机世纪大战”不但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也直接带动人工智能成为风口。商汤科技也借着这股趋势,加快了融资步伐。
先是当年4月,由明星任泉、李冰冰、章子怡、黄渤、黄晓明等联合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Star VC。对商汤科技进行了独家A轮投资。
紧接着半年后,总计1.2亿美元的B轮融资也顺利完成。IDG、Star VC跟投,鼎晖和万达加入。这一融资额当时超过了1亿元B+轮融资的旷视科技,商汤科技风头一时无两。
此后的B+轮融资,赛领资本、中金公司等十几家著名投资机构加入,融资总计2.9亿美元
2018年4月,商汤科技又获得由阿里巴巴领投的6亿美元C轮融资,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记录。伴随着这笔融资,商汤科技成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估值超30亿美元,还被称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
仅仅一个月后,公司就又获得了老虎基金、银湖投资等多家投资机构的6.2亿美元C+轮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最后一次融资是2018年9月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10亿美元D轮融资,此次融资后公司估值已达60亿美元,此后接近两年的时间便没有进展。
直到近日传出公司正在进行10亿美元至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按照传闻,这次融资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融资,也正是商汤科技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粤港澳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雷渠江对风云资本界表示,公司背后的投资人都希望公司尽快上市,之后好抽身出来获取收益,所以投资人很有可能对商汤的管理层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让公司上市。
护城河在何方?
商汤科技虽然备受资本青睐,但作为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是衡量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商汤科技形成了自身的技术壁垒了吗?
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者曹操对风云资本界表示,“商汤科技从零开始研发底层技术,的确拥有着较强的技术实力。然而,必须看到,商汤科技并没有形成强大的技术壁垒,在技术上并没有很宽的护城河。如果要说商汤科技的护城河的话,我认为一是资本造就的商汤体量,二是这个体量所能接触到的商业化资源”。
雷渠江也对风云资本界分析称,目前做人工智能的企业很多,且很多企业的技术也保持领先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商汤科技就需要与别的企业有所差别。“既然技术都差不多,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看产品的落地能力以及落地客户的忠诚度。如果商汤科技的客户是大国企和政府,那么这种壁垒可以保持,因为这种产销关系一般很难被其他企业模仿,如果客户是普通居民消费者,那所有企业都能跟商汤竞争”。
的确,商汤科技所在的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激烈。以智能安防业务来说,商汤科技就曾表示,智能安防业务领域是公司最大的一块收入,占整体营收的 30%。
然而,在安防这一业务领域,前有传统巨头早早入场,现有竞争对手也十分优秀。
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科达等传统安防行业巨头早已抢占了诸多市场份额,且在技术上实力也非常强悍。
同时,与商汤科技并称“AI四小龙”的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也已经全部入场智能安防,且都在此领域重点布局,大力争夺市场。对此,业内分析,这其中蕴含的业务同质化、收入依赖度高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而除了同行竞争,还有BAT等互联网巨头也早已大举入局人工智能,三家企业均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百度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2016年,腾讯创建了AI实验室AI Lab,在视觉、语音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深入研究。而阿里除了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外,还成立了“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这些都是商汤科技面临的挑战。
面对激烈的竞争,商汤科技将怎么构筑起自身强大的护城河,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商汤科技若能成功上市,哪些概念股将受益?欢迎评论留言。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