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 2020-08-17 23:11:29
- 来源: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习近平朗诵《游子吟》 如果说父亲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那么母亲就是家庭中的黏合剂。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时讲到:“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孝敬父母、重视亲情,习近平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谈到要“尊老敬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并在生活中率先垂范—— 一顿饺子 孝敬父母、爱护妻儿,习近平一直是我们的榜样。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曾对延安来的记者说:“我每天要给我爱人打一个电话,结婚这么十几年,天天如此。”每逢除夕,彭丽媛总要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在外地工作的习近平只要回北京过年,就边看节目边包饺子,等她演出结束回家后才煮饺子一起吃。 一封家书 2001年10月15日,是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88岁生日。当时家人为习仲勋举办寿宴,唯有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他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很多”。 一封家书,饱含着习近平对父亲深深的歉意和崇敬。在这封信里,我们看到了习近平对父亲深厚的感情,更看到了一个革命后代继承先辈精神的誓言。 一份叮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好家风中成长,从人民中走来的习近平,时刻不忘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中谈到,要“尊老敬老”,“勿忘真情”,“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7年1月26日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真情流露,用三个“不要”提醒大家:“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一份“常回家看看”的叮嘱,牵动了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谆谆嘱托,殷殷希望,让人印象深刻。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2019年2月3日,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再次强调,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要“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一家仁,一国兴仁。”孝老爱亲、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在习近平的引领下,在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好的家风正汇聚成一股雄浑之力,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添彩,为中华民族复兴助力。 <div class="col_w320_fl" background-color:#ffffff;"=""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51, 51, 51);">编辑:田宏 责任编辑:刘亮 本网北京 编辑 祁文海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