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的拾荒者”:“捡拾”民艺,记住乡愁

  • 2020-10-16 22:04:09
  • 来源:“民间文化的拾荒者”

“民间文化的拾荒者”:“捡拾”民艺,记住乡愁

2020-10-16 07:57:2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信

微博

Qzone

  “一段日子不去趟村子就觉得不行,只要去村里,总能有交流有收获。”潘鲁生靠坐在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外的长凳上,姿态随意,如同下乡调研时盘坐于老手艺人的炕头。

  南1展厅正在展出“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1500余件(套)民艺展品都来自他多年下村中的“拾捡”,那些锅碗瓢盆、桌椅板凳、被褥衣裳、农具玩具……被拭去时间的尘埃,摆放在博物馆里,琳琅满目地展示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带着叫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气息。

  “办公桌”早搬去了田野,这位有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等多重身份的画家和学者,常年在各地乡村采风调研,他说民艺是乡土中来的,要到田野里去传承和发展,不能固守书斋和博物馆。

  研究民艺40年,潘鲁生收集的民间生活器用及手工艺品已达万余件,他带着团队调研过460个传统村落,采访了3000多位民间艺人,记录民间艺术项目260项,留存文字资料1200余万字,录音资料5万分钟,图片资料10余万张,影像资料6万分钟……有媒体因而把他称作“民间文化的拾荒者”。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潘鲁生从乡土民间先被熟视无睹,后在时代更迭、社会转型中被轻易舍弃的老手艺和老物件里看到了美,认为其中有中国人的精神故乡,担心“当人们认识到这种价值时,这些东西可能已经没了。”

  他感叹人们寄托乡愁不能只有一轮明月,还有烟火生活,要留住乡愁的载体和文脉。

  看见民艺之美

  “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7月中旬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很奇妙的,这个名字朴实、展品也朴实、还充满地域色彩的展览得到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的喜爱。

  国博工作人员介绍,暑假期间这个展尤其受孩子们青睐,展厅里总逗留着许多小朋友。

  国博副馆长刘万鸣见过一位来参观的母亲指着油灯,跟孩子说你姥姥当年就用这个灯给你姨你舅你妈妈缝衣服,小孩听了突然说了句“慈母手中线”。

  还有人拍下一个篮子的照片发给朋友,说在展厅里看哭了,饥荒时,他跟奶奶讨饭就用的这样的篮子。

  “多好看啊!”一口北京腔的女士从年画到花布拍了无数张照片。她背后独自前来参观的大爷操着浓重乡音兴致盎然地念着展品名字,“这是茶壶套!”“这是蝈蝈葫芦!”“这是鱼盘!哈哈!”

  “无论什么年龄、职业,无论见过这些东西,还是没见过,人们只要进入这样一个空间,就会自然产生联想和兴趣,因为这里面有我们文化的记忆。”潘鲁生说。

  在展厅里走了一圈,他停留在一组人物题材的“孩儿模”前,“这是我小时候玩过的,20世纪80年代做民艺研究时,我回老家山东曹县的老屋里找了出来。过去大人用磕子做面食,小孩用孩儿模和泥巴过娃娃家,这种模具题材多样,有动植物、十二生肖、戏曲故事、民族英雄人物……是我们当年的百科全书,从中不仅能学到知识,也教给孩子怎么做人,不要走样。”

  “手艺是母亲的艺术。”转身看到旁边展柜里各种儿童穿戴的围兜、虎头鞋帽、小衣服,潘鲁生说:“生活中母亲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艺术,因为它教化孩子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

  从小学画画,潘鲁生曾在工艺美术公司做过一段时间设计员,耳濡目染,越来越喜欢民间艺术。

  在大学,他开始学习和研究民间美术,不断下乡寻访老手艺人,收集、记录、整理和研究民间手工艺作品,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思考民间文化的价值。

  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派艺术涌入中国,形成热潮,在带来新气象与新思考的同时,也引发对本土艺术的再认识。

  当时,潘鲁生被借调到北京,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美术史》当资料员。置身美术史的视野中,他有了个梦想——建一家民艺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记录和传播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

  在乡野间真切感知到社会变迁,目睹传统手艺的流失,也在研究与文化艺术交流中愈发深刻地感受到民艺的价值和意义,潘鲁生觉得“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他笃信民艺之美,也希望更多人看见这种自己民族文化中的美。

  1998年,经过十年筹备,潘鲁生在山东正式注册成立了的中国民艺博物馆。本次国博“记住乡愁”展览的展品,就主要来自该馆馆藏。

  让民艺“活”在当下

  1997年,潘鲁生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的命题,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

  他认为民间文化也是一种生态环境,如同自然生态环境一样,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也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中遭受破坏,而民艺处境严峻的根源正是其所依附的民间文化与民间生活的丧失。

  在一篇呼吁保护民间文化生态的文章中,潘鲁生写道:“我们没有理由不像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植物那样保护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手工文化,保护正在遗失的传统。假如有一天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真的消亡了,我们会不会像忍受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一样忍受文化的枯竭,忍受文化生态的失衡呢?”

  他将这篇十余年前的文章放在国博今年为“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出版的展览图录序言位置,再次发出保护民间文化生态的呼吁,提醒人们全球化时代更需要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需要民族化、个性化,要重视民族文化和民间手艺,并使之“活”在当下。

  几十年来,潘鲁生始终希望能让更多人关心民艺,让手艺的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他认为这需要把民间文化创新理念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手艺重新回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后,我们做了‘手艺农村——特色产业扶贫计划’实践项目,走了很多地方,也和农民合作,参与民间手工艺产品的设计。我们发现手艺做好了,是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民艺工作者应该把设计、创意和研究真正服务于老百姓。”潘鲁生说。

  近年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多次建议在民族传统工艺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依托传统手工艺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是他时常提及的高频词。

  对话:民艺教给我们朴素之美

  草地:您创办的中国民艺博物馆,现在观众多吗?

  潘鲁生:多,它现在设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在大学城里面,很多中小学生都会去看,我们的老师上课时也会带学生去看家具、服饰等实物,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我觉得这种教育价值比单纯的公共展示价值更高,可以提升年轻人的文化认知和审美。

  最早做这个博物馆时,我就想着让孩子们都来看看,怀着这样简单的愿望,到现在我也还是这么一个愿望。

  草地:您提出的“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引起过很大反响,现在20多年过去了,在您看来,我们今天的民间文化生态有什么变化?

  潘鲁生:20世纪90年代我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是因为感到保护民间文化不能局限于单独保护一个一个物件,民间文化是个生态系统,它是传统手工文化的生存环境,需要整体去保护、传承、创新和衍生。这种保护是保护我们文化的基因和种子,保护我们的生活方式。

  比起20年前,现在情况好了很多,大家逐步认识到民间文化的价值,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和保护。如果我们这次的展览是在20年前办的,也许不会有现在这么多人来看。

  草地:但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挺容易联想到冷清中艰难坚守这样的形象。

  潘鲁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引入的概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我们翻译成这个词。“遗产”听上去是一种遗留物,其实我们更要保护活态的文化,它指向的不是物质形态的物件,而是无形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不能只把传统手艺作为“遗产”看待。

  草地:您很在意一些词的用法,过去也说过不主张对民间文化使用“开发”这样的词,而应当说“发展”。

  潘鲁生:对,“开发”,往往是抱着一种特定的目的去发掘和利用;“发展”,是尊重文化的本体。用词的背后体现的是人的理念,我们要以合理的态度和理念对待文化。

  草地:前两年,日本漆艺师赤木明登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说:“中国欠缺的不是做好东西的人,而是用好东西的人。”做的人有,但没培育出来使用的人。您怎么看?

  潘鲁生: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审美,从民艺中,人们应该能看到中国朴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看到民间的、传统的,就觉得土气,觉得不够高大上,不够有品质。所谓的生活品质是一种内在的质量,民艺教给人们朴素之美。我们需要加强美育,包括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让孩子从小认识和接触手艺。(记者王京雪)

民间文化乡愁


责任编辑:星河网 祁文海
  • 分享到:

星河网  2020-2027  

官方网站:星河网  国际网址: http://www.xhsktvw.cn/

网站名称:星河网 文化定位:文化门户 文化方向:联合传媒

本网投稿交流信箱》whch111@126.com  

@星河网2025北京 官网:www.xhsktvw.cn 宗旨:开启文化新时代 筑梦产业新征程     

本网络平台 联合官网入口

官网:www.xhsktvw.cn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1

官网:星河网.中国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2

官网:星河时空.中国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3

网站版权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转发的世界文化产业各种资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讯、资料、数据、信息,均为星河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未尽事宜详见本网单页免责声明。本网热诚真诚欢迎世界各界友人联谊、交流及合作共赢,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发展、共同建设作出应有的责任、使命及更大的贡献。 

星河网全球战略合资伙伴》: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国家机关老干部科学健康协作中心 中社社会发展基金会夕爱工程北京康养基地 全国老干部康养事业办公室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美国中国企业家协会 团中央-农村青年杂志 责任网 星河网-斯卡布罗集市新锐文旅品牌平台 北大纵横集团 中农未来控股集团 晞致格集团 国普网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  拥军爱警网 

国家品牌总网 喜善会 全国老干部健康养生保健网 全国老干部健康事业优品评选中心 城市建设杂志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社 新商务周刊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核心合作单位 中报聚焦市场调查中心  拥军爱警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作家报·拥军爱警》专刊、国普网视拥军爱警频道编委会 海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拥军爱警网 融媒体中心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 中南建筑集团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专家委文化基地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班招生办公室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基地  责任天下 华夏高新  森济堂集团  北京龙文化集团  中视玲珑来喜文化集团  万君畅集团 苏州市吴江鹏豪丝绸有限公司 国华泰龙集团 隐空间  广东天星传媒有限公司 国信商学  禧福汇 融创集团 林盛果业 星河网络文化集团  星河文化产业集团  星河实业发展集团  央视娱乐百分百  央视善行天下 央视德耀中华栏目组等 传奇之果 星河书画院 星河生物 星河影视 星河文旅 星河商业 福成集团 鸿盛集团 百灵集团 星河肿瘤康复集团 星河康养 国医康集团、叶天士中医馆 中国贸易报-环保周刊 天九集团 全国工商联 橡树网 右江论坛 星河酒业 星河茶业 星河特产 中视集团 星娱影视 京乐坊 北京二商集团 法治中国 星河商业 星河商务 星河酒店 星河三农 星河电商 鲁芯智能 青旅 等企业事业 信息 管理 服务 诸中心  更多》企事业单位、组织 2025年度产业协作工作更新中

--------------------------------------------------------------------------------------------------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星河网CEO·总编辑 祁主任  星河网 2020--2027 全权管理运营  2025~ 2035规划 版权所有】

************************************************************************

星河网  版权所有                     使  

版权所有©星河网2025,www.xhsktvw.cn,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 ©星河网2025 by www.xhsktvw.cn,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