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开放,激发经济全球化新活力——“中国发展实践的文明启示”系列述评之三

  • 2025-03-18 02:50:25
  • 来源:星河网

来源:新华社   作为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海南自贸港2025年年底前将封关运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蔡强在“代表通道”上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封关后,将扩容“零关税”政策、升级“低税率”优惠、提速制度型开放,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集聚,为自贸港发展增添后劲和活力。   海南自贸港的成长反映着中国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借助开放破除要素流动壁垒,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进而形成和放大资源汇聚的“虹吸效应”。2024年,中国正是在扩大开放中继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稳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同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进博会等国际展会为世界共享中国机遇搭建了愈发广阔的舞台。   这是2025年1月11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洋浦港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中国以联动和开放思维打造要素流动的协同系统,推进共同发展的格局重塑。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加剧等挑战,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理念,致力于让各国发展“联”起来,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开拓战略纵深,为遭遇逆风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联动共进,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一架C919国产大飞机,总装在上海,约10%的零部件、50%的铝材、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来自江苏,舱门、发动机隔热材料来自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推动一体化发展成效不断显现。放眼全国,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中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巨大成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2025年1月1日,东航C919执飞的MU72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新华社发   这种协同联动的逻辑也体现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促进了老挝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秘鲁钱凯港助力拉美打开太平洋新门户,让南美洲拥有首个绿色智慧的枢纽港……更多的合作伙伴,更大的联动网络,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   2025年2月18日,来自泰国和老挝的游客走出中老铁路西双版纳站。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的“物理连接”催生产业协同的“化学反应”,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一条共建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卢旺达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专家约瑟夫·穆塔博巴认为,中国在国内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两者底层逻辑是相通的,都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同行者众,根本在于抓住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说,“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设施改善,展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契机。多米尼加《今日报》刊发述评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了共同发展的平台和全新的关系模式,“所有国家都能参与其中”。   2024年12月2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乘客走在轻轨蓝线的站台上。拉各斯轻轨蓝线是西非地区首条由中国企业自主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的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中国联动发展的实践,源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不同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差异构成了合作的空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整合周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也是以中国经济为纽带,将共建国家连接起来,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国经济治理的一大智慧在于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推动协调作用,让联动发展进度更快、效率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受益人群更多。”   开放共赢,书写“机遇中国”新篇章   迪拜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今年再度参加两会报道,这位因在2024年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上表演“科目三”走红的外媒记者,希望通过采访观察触摸到中国开放进程的深层脉动。   改革开放走过40多个年头,开放早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到新时代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举措,一项项重大决策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不断推动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过去一年,从“China Travel”话题火爆全球到进博会等“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再到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压减至29条、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开放承诺高质量落实,令世界瞩目。   在扩大开放中,中国极大丰富了全球市场供给,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消费选择。2024年,中国连续8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服务进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小到咖啡机、扫地机,大到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国出口产品更具科技含量,深度求索(DeepSeek)等企业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等优势,降低了全球技术使用门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云计算等科技成就正在创造服务贸易新范式,“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正在刷新“中国制造”的产品形象。   2024年9月16日,参观者在2024年服贸会首钢园区文旅服务专题展区抱着北京动物园推出的大熊猫文创玩偶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在扩大开放中,中国主办进博会、服贸会、链博会等大型国际级展会,为全球企业搭建了一个又一个产品展示、资源对接、经贸撮合、产业链接的卓越平台。“中国主动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国家级展会矩阵日益丰富,‘窗口效应’和‘溢出效应’越来越强。”《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自身的同时造福世界。巩固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世界的共同期盼。”   2024年6月22日,观众在天津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参观小米汽车。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扩大开放中,全球资源要素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中国向外资外企开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各类企业同场竞技、良性竞争,不断优化资金、技术、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销售范围遍及全球,实现“在中国、为中国、为全球”的多赢结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更好发展。一系列政策部署让外企在华发展空间更广、信心更足。“我见证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白睿明说,“去年,中国市场以近60%的营收占比再次成为力拓全球最大市场。实践表明,中国的开放意味着世界的机遇。”   2024年11月9日拍摄的第七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通达天下,激发世界经济新活力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世界经济本应奔流不息,当前却面临动能不足、流动不畅的困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频发,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警告说,贸易壁垒、制裁和地缘政治冲突增加,国际体系正走向碎片化,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为了让世界经济之水“流”起来、“活”起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通”的重要性:或化用中华传统智慧——“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或发出真诚呼吁——“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当某些国家试图用“小院高墙”阻断经济血脉,中国选择用“通”的智慧为世界疏通经络。   2025年2月17日,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海航技术旗下大新华飞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进境飞机进行检修。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依托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联通五大洲,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破解基础设施滞后、发展动能不足、治理能力薄弱等全球性难题注入动能。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西提赛·赛亚冯说,共建“一带一路”为促进各国互联互通创造了重要契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多重利好,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持续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同时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区域和国际经贸合作,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更多国家共享经济全球化成果……中国遵循开放、包容、共享的发展逻辑,致力于促进各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世界经济系副教授柳德米拉·波波娃说,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贸体系和价值链,致力于消除要素流动壁垒,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倡导者。   2025年2月25日,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超4000辆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在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等待装船发往海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科尔茹姆巴耶夫认为,中国主张“同球共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天下一家”的哲学思想。苏剑认为,中华文化蕴含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让中国从更宽广维度思考时代命题、整合全球资源,以联动开放的中国实践提升全人类福祉。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加强联动开放,在彼此协同中扩大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创造世界美好未来。   文字记者:高文成、吉莉、杨喆、张继业、马淮钊、许嘉桐、代贺、叶平凡、安晓萌   海报设计:张桢   统筹:叶书宏、逯阳、王宇轩、王晶晶

责任编辑:祁文东
  • 分享到:

星河网  2020-2027  

官方网站:星河网  国际网址: http://www.xhsktvw.cn/

网站名称:星河网 文化定位:文化门户 文化方向:联合传媒

本网投稿交流信箱》whch111@126.com  

@星河网2025北京 官网:www.xhsktvw.cn 宗旨:开启文化新时代 筑梦产业新征程     

本网络平台 联合官网入口

官网:www.xhsktvw.cn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1

官网:星河网.中国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2


网站版权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转发的世界文化产业各种资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讯、资料、数据、信息,均为星河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未尽事宜详见本网单页免责声明。本网热诚真诚欢迎世界各界友人联谊、交流及合作共赢,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发展、共同建设作出应有的责任、使命及更大的贡献。 

星河网全球战略合资伙伴》: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国家机关老干部科学健康协作中心 中社社会发展基金会夕爱工程北京康养基地 全国老干部康养事业办公室 

星河网络新时代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美国中国企业家协会 团中央-农村青年杂志 责任网 星河网-斯卡布罗集市新锐文旅品牌平台 北大纵横集团 中农未来控股集团 晞致格集团 国普网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  拥军爱警网 

星河网络中长期阶段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国家品牌总网 喜善会 全国老干部健康养生保健网 全国老干部健康事业优品评选中心 城市建设杂志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社 新商务周刊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核心合作单位 中报聚焦市场调查中心  拥军爱警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作家报·拥军爱警》专刊、国普网视拥军爱警频道编委会 海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拥军爱警网 融媒体中心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 中南建筑集团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专家委文化基地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班招生办公室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基地  责任天下 华夏高新  森济堂集团  北京龙文化集团  中视玲珑来喜文化集团  万君畅集团 苏州市吴江鹏豪丝绸有限公司 国华泰龙集团 隐空间  广东天星传媒有限公司 国信商学  禧福汇 融创集团 林盛果业 星河网络文化集团  星河文化产业集团  星河实业发展集团  央视娱乐百分百  央视善行天下 央视德耀中华栏目组等 传奇之果 星河书画院 星河生物 星河影视 星河文旅 星河商业 福成集团 鸿盛集团 百灵集团 星河肿瘤康复集团 星河康养 国医康集团、叶天士中医馆 中国贸易报-环保周刊 天九集团 全国工商联 橡树网 右江论坛 星河酒业 星河茶业 星河特产 中视集团 星娱影视 京乐坊 北京二商集团 法治中国 星河商业 星河商务 星河酒店 星河三农 星河电商 鲁芯智能 青旅 等企业事业 信息 管理 服务 诸中心  更多》企事业单位、组织 2025年度产业协作工作更新中

--------------------------------------------------------------------------------------------------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星河网CEO·总编辑 祁主任  星河网 2020--2027 全权管理运营  2025~ 2035规划 版权所有】

************************************************************************

星河网  版权所有                     使  

版权所有©星河网2025,www.xhsktvw.cn,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 ©星河网2025 by www.xhsktvw.cn,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