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与张伯伦第一次会晤
- 2020-08-04 00:38:48
- 来源:希特勒与张伯伦第一次会晤
2020-06-19 00:46:08 来源:亮剑军事网
1938年9月150,张伯伦与希特勒举行了第一次会晤。会谈开始后,首相首先表示了他对改善英德关系感到关切。他说,英国有许多人对希特勒的意图完全不信任。
因此,他提议他们应该先开诚布公地谈谈一般性质的问题,以便各自确切了解对方立场,而把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放到第二夭°希特勒反对这一程序,强调捷克问题紧迫,必须立即就谈。张伯伦说:“那好,请吧使他吃惊的是,元首竟滔滔不绝,从历史上回顾了他对德国各邻国的温和态度。张伯伦耐心听着这番高谈阔论。当希特勒提到那个把德国舰队限制在英国舰队数量三分之一的英德海军条约时,张伯伦才打断他,让希特勒明确表示:“除非双方都了解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相互交战,否则他便认为条约不可能继续存在。”当时,张伯伦只不过指出,“如果我让他认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交战,而事实上可能在某种条件下我们会参战”,那希特勒才真会有理由不满呢。不过这一段交谈使他铭记在心,半个月以后,在慕尼黑,他在斯特朗草拟的关于英德关系前景的宣言中亲自写进这样一句重要的话:“我们认为,昨晚签署的协议和英德海军协议象征着我们两国人民永远不再相互交战的愿望。”
接下来讨论的事项便是捷克斯洛伐克了。这时元首口若悬河,越来越激昂地谈起他对种族统一的看法,谈他要让所有日耳曼人回归德意志帝国的毕生理想,说他认为只有在日耳曼人居住在邻近德国的领土上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吹嘘他使700万奥地利日耳曼人并入德国的成功,还说苏台德300万人是他目前最大的忧虑。“且慢,”张伯伦高声打断这段滔滔不绝的独白,“我想明确一点,而且我会解释为什么要澄清:你说300万苏台德日耳曼人必须纳人德意志帝国,做到这一点你就满意了吗?你不想要更多的东西了吗?我这样问是因为许多人认为这并不是全部,认为你想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这样单刀直人显然没有遭到反对。希特勒回答说,他当然不想要许多捷克人;另一方而,只要捷克斯洛伐克和俄国之间的军事条约继续存在,他就不会感到安全。但是,如果苏台德日耳曼人并人帝国,其他少数民族也会脱离捷克,这样“剩下的地方就很小了,他不会为此伤脑筋”。
在贝希特斯加登首次会谈的最后,张伯伦提出,苏台德日耳曼入如有任何脱离举动,他预计都会有很大的实际困难。这样做不会涉及人口的迁移和边界的更改吗?希特勒怒气冲冲,把这些问题斥之为“学究气十足我要面对现实。300名苏台德人被杀,这种事不能继续下去了;这件事必须立即解决;我不仅决心解决,而且决心很快解决,我已经准备好了,就是冒世界大战的风险,也不能让这件事拖下去了。”张伯伦对希特勒的咆哮极其愤慨,厉声质问道:既然元首已决心武力解决,为什么还要他跑冤枉路到贝希特斯加登来。如果希特勒不打算讨论问题,首相可以立刻离开。另一方面,如果希特勒认为在“事件”
发生的同时不可能会谈,那么他提议由他们两人签署一份联合呼吁书,要求双方克制,不发生此类事件。希特勒断然回答,不能指望他责难他称之为“受捷克斯洛伐克迫害的人”。张伯伦说,既然如此,那也就没有别的事可做了,除非元首还有别的什么建议。犹豫片刻之后,希特勒的整个态度改变了。
随后,张伯伦把这种情况告诉了法国各位部长,并且补充说:关于希特勒的诺言,他得到的印象是“他会比诺言做得更好而不是更坏,除非发生某种十分出人意料的事件,否则他的话是靠得住的”。
对内阁、法国人,以及以后对下院讲话时,张伯伦极力表明他确信的观点:“德国军队已经占据一些地点,所以,除非给予苏台德日耳曼人自决权利,而且是很快给予这种权利,否则谁也阻止不了人侵丁他宣称,这是和平解决的惟一希望。9月18日,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外交部长博内应邀来到伦敦,与张伯伦会谈六小时,于午夜之后结束,达成接受此种自决的协议。日耳曼居民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地区将割让出去,边界调整和人口迁移将通过包括一名捷克代表的国际机构做出安排,捷克同法、俄现有的军事联盟将由一个英国也加入的国际保证取而代之。英法政府持他们的决定以最后通牒方式通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并要贝奈斯总统尽快答复,以便张伯伦同希特勒再次举行会谈。捷克人开始决定拒绝这些建议,最后,“迫于形势和极紧迫的压力”,他们于21日让了步。
希特勒与张伯伦第二次会晤
2020-06-19 00:48:51 来源:亮剑军事网
他在赫斯顿机场向聚集在那里的新闻记者发表了一项声明。“和平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他说,“是英德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的必要前提,而这种了解又是欧洲和平必不可少的基础。欧洲的和平是我的目标,我希望这次出访将会为达到这一目标开辟道路他在科隆机场受到一群达官要人的迎接,仪仗队列队接受他的检阅,阿道夫?
希特勒近卫军乐队奏起“上帝保佑吾王”。装饰着步字旗和英国国旗的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呼的人群。远近驰名的彼得斯贝格旅馆设施豪华,富丽堂皇,由这里向莱茵河彼岸的戈德斯贝格举目眺望,风景秀丽,美不胜收。希特勒在那里的德莱森饭店等候,正是在这家饭店里他曾一手策划了1934年的“血腥清党”。
这天下午,英国代表团一行在数千名群众的注视下摆渡到对岸。代表团包括柯克帕特里克,这次将由他来负责英方的正式记录。他们发现希特勒心情很不好。张伯伦事前就英法建议准备了一份声明。然而,会谈一开始,张伯伦就发现气氛不对。希特勒以挑战的口气向张伯伦问道: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英国、法国和捷政府协议把苏台德地区转交给德国?”
“是的,元首。”张伯伦微笑着回答道。但希特勒粗暴地回答道,他很抱歉,“这一切不再有什么用处了”。他宣称,捷克斯洛伐克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从一开始就使一些国家蒙受了巨大的不公正。波兰和匈牙利的代表最近来见他,说他们决不同意让本民族的居民继续受捷克的统治。对他们的要求,他深表同情。只有满足这些要求,和平才能牢固确立。捷克斯洛伐克内部发生了一次内阁危机,加上边境地区武装冲突迭起,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决不能再拖延了:必须在几天之内找到一项解决办法。
这一番专横跋扈的叫嚣实际上是对贝希特斯加登谅解的背弃,因而使张伯伦感到强烈的惊讶和失望。他说自己“怒火中焚七施密特在回忆录里形容他“气得满脸通红二他曾费尽心机说服大家不折不扣地同意希特勒提出的条件,而且,用他的话来说,没有“让德国人流一滴血”。
但现在,希特勒提出的条件却不一样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匈牙利和波兰的要求,可是,连希特勒自己也说,这些要求不如苏台德问题那么紧迫。当然,发生过某些事件,双方都犯过一些错误,但是希特勒自身努力的全部意义在于“向全世界表明能够通过和平途径有条不素地对条约进行修改”。希特勒对实现这一目标有什么建议呢?
这时,希特勒宣布,只有一种可能,即捷克人必须迅即从德语地区撤走军队、警察和全部的国家机构,让出的领土立即由德军占领,边界统可以在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加以修改。他不承认捷克人有权对国家财产提出赔偿要求,而且只要波兰和匈牙利这两个少数民族的要求尚未满足,他就拒绝考虑与新的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接下来张伯伦进行了反驳,他说这些建议,尤其是关于立即对苏台德区进行军事占领的建议,是不能接受的。接下来双方唇枪舌剑进行了一场漫无边际的辩论。希特勒竭力诉说必须立即解决问题,他斥责捷克的“暴行”,并威胁要实行“军事解决”;张伯伦则完全不理解“为何希特勒先生在完全有把握通过和平途径达到全部要求时,还非要选择一条牺牲德国人生命并孕育着某种种危险的道路,双方似乎都未准备主动破裂,但哪一方都不打算妥协。最后,经过了三小时的谈判并査阅了标有语言分界线的地图后,会谈在未取得任何结果的情况下休会。
第二天清晨,张伯伦向希特勒发出一封信。
信中说:"……在我看来,你昨天下午向我提出的建议之所以难以接受,是因为它要求德军立即占领有关地区。……我认为你并没有认识到,除非我有理由相信某项计划会被我国、法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公众舆论所接受,被认为是为了在没有武力威胁的情况下秩序并然地实行我们巳经一致同意了的那些原则,我就不能同意提出任何汁划。……“即使我感到向捷克政府提出你的建议是合乎情理的,我相信,他们也会认为那与我们和法国政府敦促他们接受而且他们巳经接受了的安排大相径庭。毫无疑问,倘若德国军队进入有关地区,捷克政府除了命令其军队抵抗外,别无他种选择。……“由于已原则同意苏台德日耳曼人地区并入第三帝国,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怎样在最后解决移交事宜之前维护法律和秩序。除了你的建议外,肯定有其他的变通办法,不致受到我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反对C譬如,我可以访问捷克政府,他们是否可以接受在某些双方一致同意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地区作出安排,由苏台德日耳曼人自己来维护法律和秩序——或者建立一支合适的军队,或者利用那里已经存在的军队,也许可以在中立观察员的监督下行使职责。……”
几个小时过去了,希特勒未予理昧。张伯伦和英国驻柏林大使内维尔?亨德森在彼得斯贝格旅馆的阳台上来回踱步,焦虑万分,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和他们的谋士们则在德莱森“紧张地磋商”。晌午过去了好久才收到希特勒的答复,他的态度毫无改变,对张伯伦的妥协建议断然拒绝,对捷克人又百般辱骂了一通。柯克帕特里克说,在研究下一步行动的时候,考虑到了谈判破裂,然而,最后,“张伯伦先生决定派遣霍勒斯-威尔逊爵士和亨德森向里宾特洛甫递交一份书面要求,请德方把全部建议写成文件。首相除了渴求继续敞开谈判的大门外,还不无道理地切望万一发生破裂,手头保留有一份陈述德国要求的正式声明,因为德方的要求至今只是口头陈述的,以后有可能被更动或篡改”。
〉为讨论德国人的这一文件,安排了最后一次会议。会'议从晚上10时30分开始,直至第二天凌晨。希特勒的态度比前一天友好一些,但是,所谓的“备忘录”,则比预料的更为苛刻。它要求德国军队对苏台德区的占领从9月26日开始,到9月29日完成,捷克撤离的领土应原封不动地移交,连农民的一头牛都不得牵走。“备忘录”接着说,德国政府“同意允许”公民投票在11月25日前举行,以便最后确定边界。希特勒说,这就是他的最后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张伯伦回答道,继续谈判已毫无意义。他回国时将“带着沉重的心情,因为他看到他对欧洲和平所抱的一切希望最后被打得粉碎了气但是,他问心无愧,因为他已为和平竭尽全力;遗憾的是,他没有得到希特勒的响应。他愤懑地指责希特勒没有作出反响。他说,他收到的建议只是一份最后通牒,一份命令。希特勒听到这里脸上摆出了一副痛苦的表情。他说:“张伯伦先生,你大错特错了,这不是什么命令。如果你愿意再看一看文件的话,你会发现文件开头写的是’备忘录张伯伦冷冷地答道,给他印象深刻的不是标题而是内容。这些建议的口气不可避免地会使人们说,希特勒正在像征服者那样行事,他没有留出时间对建议作最起码的讨论;甚至连实际执行那些必要措施的时间也没给。他们名义上是在商谈和平解决的办法,可文件的基调却专横跋扈,咄咄逼.人°,这些反对意义倒不无成效。希特勒首先同意缓和文件中严厉的措词,他用铅笔在文件副本上作了些小小的更改。希特勒卖乖地说:“张伯伦先生,买你的面子,我可以同意规定10月I日为撤离期限。”说着,他拿起笔来,在备忘录上把日期改了~下,并再次保证,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他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对文件上作的改动表示感谢,但指出,这些改动丝毫也没有改变文件的实质。他说,接受还是拒绝德国的建议不是由他来决定的,不过,作为调解人,他一定设法把这些建议转交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相关新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