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

  • 2020-08-05 00:27:24
  • 来源: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

从太学到国子监 都需要什么入学条件

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发布时间:07-2714:24

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系统的中央官学是从汉朝开始正式创办,发展至唐朝,学制基本完备,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步衰败,名存实亡,最终被学堂和学校所代替。

根据中央官学各自所定的文化程度、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最高学府、专科学校和贵族学校三大类。

太学和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还是教育管理机关),是各朝代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场所,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魏晋以后一直到明清,有些朝代设立太学,有些朝代设立与太学近似的国子学,或者同时设立太学与国子学。

东汉末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文学、儒学和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是属于培养某种专业人才的专科学校。相关的教师、教材、教法、生徒及管理制度都有比较完备的规定。

东汉的四姓小侯学,唐朝的弘文馆、崇文馆,宋朝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朝的宗学,清朝的旗学、宗学,都是属于贵族学校。东汉明帝时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小侯专门开立学校,置五经师。初期可入学的,只有四姓子弟。后来,门户开放,一般贵族子弟不分姓氏皆可入学。

太学

西周已有太学之名。《大戴礼记·保傅篇》已有帝“入太学,承师而问道”之述。西周的太学,亦称大学。《礼记》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这是史料记载中最早的“大学”,所以西周时期的“大学”又称“辟雍”。

北京国子监内的辟雍机构图

辟雍外围是一个圆形大水池,中心是“圜丘”状的高台,学宫建在圜丘台地上。西周天子在长安郊外建起这所园囿,用于教育贵族子弟,学生十五岁入太学,学满九年后“知类通达”,“谓之大成”,就可以毕业出师了。

当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文武全才的国家栋梁,学习内容主要是三德六艺。《周礼·地官·师氏》记载:“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 以为道本;二曰敏德, 以为行本;三曰孝德, 以知恶逆。”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礼指周礼, 由周公制定, 内容包括礼制与礼仪两部分, 兼有法律和道德双重属性。乐指音乐歌舞。周人认为“乐者, 通伦理者也”(《周礼·春官·大司氏》), 把其作为伦理等级教育的一种手段。射和御是指关于射箭和驾驭战车的训练, 属于技能教育。书即识字,数主要指数学, 属于基础知识教育。

据记载,西周大学也是统治者议政施政、举行大典活动的场所,还具有给致仕的大夫养老的社会功能,是一个综合性机构。

从西汉开始,太学的主要任务变成讲学授徒、培育人才。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在长安设“太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重点培养国家文化精英。而辟雍则主要作为太学中的一个建筑和礼仪场所而存在。西晋时教育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为五品以上官僚子弟专设了国子学,形成了贵族与下层士人分途教育,国子学、太学并立的双轨制。魏晋南北朝时,政局纷乱,太学时兴时废。及至唐初,太学规模完备,盛极一时。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师资力量

汉代官学讲经画砖拓片

太学的教师,主要是博士。战国、秦朝已有博士之官,用来管书籍,备顾问。从西汉开始,博士的主要职责转为对弟子授业传道。各朝对博士的要求很高。例如,汉代就规定,须熟习经史、“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一代鸿儒巨贤,方能充当博士。这些博士,一般是通过征召、荐举、选试、以诸科进、他官迁调等途径选取的。北齐、唐、宋等朝代的太学,还设有助教协助博士。

录取条件

北京国子监内的太学匾牌

太学的学生,历代称谓不一,有“博士弟子”“太学生”“诸生”等。太学生入学的身份资格,历代要求不尽相同,唐代规定太学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三品的曾孙,以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宋代太学生须文武官八品以下的子弟及庶民之俊异者中选取。

至于录取太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办法手续,各朝也有所不同。汉代太学生选补法有两种:一是直接由太常挑选18岁以上的仪状端正者;二是由郡国县官选送“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北宋时由各州州学每三年选送一次。南宋时又实行混补(科举落第举人考试合格者补入太学)和待补(各地解试落第者中挑选百分之六送往太学补试)二法,择优录取。

教学内容

太学的主要教材是经史,授“孔子之术,六艺之文”,以儒家五经作为基本教材。为了避免因抄写经籍错漏而引起的纷争,东汉熹平四年,下诏诸儒校正五经文字,刻石于太学门外。这个熹平石经,成为当时官定的太学标准教材。唐代太学生要修“大经”(《礼记》、《春秋左氏传》)、“中经”(《诗》、《周礼》、《仪礼》)和“小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兼习《论语》、《孝经》及时务策。宋初教习五经,熙宁后令习《三经新义》,南宋又重新以五经和四书为教材。教授方法则多取自修、讲授、讨论、解惑等。比较注重师法家法和记忆。

学制管理

各朝太学学制不同,修业年限无统一规定。但都各有一套考试制度、放假制度和管理制度。历代太学都注重考试,西汉每年考试一次,分口试、策试和设科射策,成绩优异的可以入仕,不及格的令其退学。东汉则以掌握经史典籍的多寡来决定取舍任职,不限录取名额。唐代有“岁考”、“毕业考”,以成绩优劣分别给予升降。

宋代太学达到极盛时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学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考核学生成绩和学生升等的制度,称“三舍法”,规定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可以授予官职。

各朝太学放假制度不一,唐代太学的假期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的称“旬假”,每十日放假一天;长期假每年放两次,五月放“田假”,九月放“授衣假”,各以一个月为限,允许学生回籍探亲。过期不归者,即令其退学。

太学这种设置专门博士授学,实行大班上课和“高足弟子传授”的教学形式,注重自修,通过考试选士的方式,在培养各种杰出人才,繁荣学术文化等方面,都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国子监

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学,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总辖太学诸学。唐沿袭此制,国子监下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学,各学都设置博士掌管学业,设祭酒一员,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唐朝采取不拘一格的文教政策,发展官学的同时鼓励私人办学,但国子监依然是贵族弟子的学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入学年龄为14岁至19岁,律学则为18岁至25岁。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入学后,要根据将来考进士科还是考明经分科学习。学校每年向礼部荐送参加科举考试者,如学业不佳而多年得不到荐送,或荐送后屡年落第,则要被除名退学。宋初期只设国子监,直到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前,国子监都是宋朝的最高学府。设太学和其他各类学校后,国子监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掌管国子学、太学、律学、武学、算学五学,还有小学作为预科学院,而宗子学大部分时间独立于国子监,宋徽宗时期曾短暂增设书学、画学、医学三院。

宗子学、国子学、太学三个学院学的内容是差不多的,区别主要在于招生对象不同。宗子学的学生来源是皇室的宗室子弟;国子学的学生来源是中高级官员的子弟,北宋是七品及以上官员的子弟,南宋扩大到八品;太学的学生来源是八品之下官员和平民的子弟。到了南宋时期,国子监收缩为太学、宗学、武学三个学院。元朝的国子监,学习内容主要是以蒙古文译写的《通鉴节要》,并兼习算术,学成考试,量才授官。入学资格也是限于贵族和一定品级的官员子弟,寒门无法进入国子监学习。

北京国子监牌楼

明朝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更名为国子监。永乐二十年,南京国子监学员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

清代的国子监也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觉罗学等除外),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革学制,设置学部,国子监才被裁废,并将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学部,国子监这所历经千年,一直培养贵族子弟的“全日制大学”,也结束了历史使命。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责任编辑:星河网 祁文海
  • 分享到:

星河网  2020-2027  

官方网站:星河网  国际网址: http://www.xhsktvw.cn/

网站名称:星河网 文化定位:文化门户 文化方向:联合传媒

本网投稿交流信箱》whch111@126.com  

@星河网2025北京 官网:www.xhsktvw.cn 宗旨:开启文化新时代 筑梦产业新征程     

本网络平台 联合官网入口

官网:www.xhsktvw.cn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1

官网:星河网.中国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2

星河网 2025阶段性接入DeepSeek - 探索未至之境  https://chat.deepseek.com/sign_in


网站版权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转发的世界文化产业各种资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讯、资料、数据、信息,均为星河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未尽事宜详见本网单页免责声明。本网热诚真诚欢迎世界各界友人联谊、交流及合作共赢,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发展、共同建设作出应有的责任、使命及更大的贡献。 

星河网全球战略合资伙伴》: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国家机关老干部科学健康协作中心 中社社会发展基金会夕爱工程北京康养基地 全国老干部康养事业办公室 

星河网络新时代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美国中国企业家协会 团中央-农村青年杂志 责任网 星河网-斯卡布罗集市新锐文旅品牌平台 北大纵横集团 中农未来控股集团 晞致格集团 国普网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  拥军爱警网 

星河网络中长期阶段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国家品牌总网 喜善会 全国老干部健康养生保健网 全国老干部健康事业优品评选中心 城市建设杂志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社 新商务周刊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核心合作单位 中报聚焦市场调查中心  拥军爱警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作家报·拥军爱警》专刊、国普网视拥军爱警频道编委会 海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拥军爱警网 融媒体中心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 中南建筑集团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专家委文化基地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班招生办公室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基地  责任天下 华夏高新  森济堂集团  北京龙文化集团  中视玲珑来喜文化集团  万君畅集团 苏州市吴江鹏豪丝绸有限公司 国华泰龙集团 隐空间  广东天星传媒有限公司 国信商学  禧福汇 融创集团 林盛果业 星河网络文化集团  星河文化产业集团  星河实业发展集团  央视娱乐百分百  央视善行天下 央视德耀中华栏目组等 传奇之果 星河书画院 星河生物 星河影视 星河文旅 星河商业 福成集团 鸿盛集团 百灵集团 星河肿瘤康复集团 星河康养 国医康集团、叶天士中医馆 中国贸易报-环保周刊 天九集团 全国工商联 橡树网 右江论坛 星河酒业 星河茶业 星河特产 中视集团 星娱影视 京乐坊 北京二商集团 法治中国 星河商业 星河商务 星河酒店 星河三农 星河电商 鲁芯智能 旅 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朝阳鸟化石博物馆 牛河梁红山文旅小镇 新农村-小平房村 龙兴矿冶 旭华农业 南山果园 美乐电子 等企业事业 信息 管理 服务 诸中心 等 更多》企事业单位、组织 2025年度产业协作工作更新中

--------------------------------------------------------------------------------------------------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星河网CEO·总编辑 祁主任  星河网 2020--2027 全权管理运营  2025~ 2035规划 版权所有】

************************************************************************

星河网  版权所有                     使  

版权所有©星河网2025,www.xhsktvw.cn,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 ©星河网2025 by www.xhsktvw.cn,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