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人物李惠民
- 2020-07-21 11:36:56
- 来源:梨园人物
梨园人物李惠民
来源: 甘肃日报 2006-02-20 08:00 编辑: default
在陇东城乡,无论戏曲界,还是老百姓,李惠民都是众所周知的梨园人物。
李惠民出生于宁县一个农民家里,从小就随父母到处逃荒,1949年7月宁县解放时,他刚满6岁,被父亲送进宁县星光剧团学艺谋生。他先学丑角,后又学了旦角,再攻小生。
他没上过一天学,但爱戏而且悟性极好,进入剧团后常常起五更睡半夜地练功练唱,10岁时就出台挑大梁,他演的第一个角色是《白蛇传》中的许仙。当时因为年龄小,个头矮,戏装太大穿不成,只好在演小生时穿女褶衣,腰中还用布带提绾。凳子高坐不上去,要老师往上抱,虽说年龄小,但戏演得却很逼真,第一台戏既赢得了满戏园的喝彩声。此后便成了舞台的主角。他先以《贩马记》扬名金城,后以秦腔《茶瓶记》中的红娘、《空印盒》中的生角何文进、《火烧连营寨》中的须生刘备、陇剧《假婿乘龙》中的丑角胡进、现代戏《杜鹃山》中的雷刚、《沙家浜》中的郭建光等享誉陇东。到如今,从艺56年的他,共主演了各类剧目40多本,还为剧团排导过几十本剧目,足迹踏遍了陇东城乡大大小小的舞台,为观众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
李惠民还是舞台上的多面手,全把式,集编、导、演、唱于一身,他表演做功扎实,形神兼备,唱腔激情饱满,字正腔圆,能唱出人物的心态和气质;念白抑扬有致,急缓有别,字字入耳。《刘备骂山》是一折唱念做打俱全的功夫戏,他扮演刘备。为了表现戏中刘备与东吴交战中为关、张二位兄弟报仇的急切心情和决一死战的雄心,在演出中,他力求场面宏大,突出复仇壮志,唱腔力求悲愤交加,在唱“汉刘备在马上珠泪淌”一段时,为表现刘备痛不欲生的心情,他双目带泪,两手颤抖,左观右望,大放悲声,开口先用“哎……”一声长长的苦音拖腔叫板,先声夺人,为下句的骂山唱段既营造了气氛,又点明了情由。唱时兼以提袍甩袖,吹胡瞪眼,既合心态,又富神韵。在道白上,他力求吐字清晰悠远,音调铿锵有力。他善于用眼神的变化表达人物的不同心态。在“不毁你们祖坟,不拆你们祖庙,实实的誓不回川”道白中,语气由慢到快,眼神由睁到闭,双眉紧锁,字字含恨。在表演上用了“三勒马”等动作表达了此刻的愤懑之情。在念“誓不回川”时,先用“旋转大马”,再作“小抱头”的功架,一举一动,如松似风,一招一式,饱含神韵。
李惠民的精湛演技,源于他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在《杀庙》一折中,他把韩琦的心理活动分为“心存疑虑、吃惊诧异、怜秦恨陈、杀放难决、舍生取义”五个单元,采用不同的表演手法,将韩琦欲杀不忍,欲罢不能的复杂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戏在兰州剧院演出后,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赞赏。北京戏曲学院院长罗锦麟曾评价说:“杀庙看了千千万,今晚才看到了精品。”李惠民不仅演戏逼真,而且导戏绝妙。
1986年,他在甘肃联大导演专科毕业时,老师让他以汉乐府诗《东门行》为题编演一处戏。李惠民根据诗意,编了一个反映东汉末年丈夫充军,在东门与妻子痛别的小品。他自编、自导、自演,自己设计音乐,演出后受到老师和同仁们的高度评价,后来此小品参加甘肃省电视戏曲大奖荣获三等奖。
如今,李惠民已年过花甲,但他仍为艺术奉献着余热,活跃在陇东的戏曲舞台上。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