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香港中秋,剪纸非遗传人用了一个月剪字送给汉服王子陈朕冰,表达汉族人民的爱戴与支持
从十六岁在秦岭翠华山汉服祭天,朕冰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伟大的汉文化复兴
陈朕冰一生致力于建立世界最伟大的汉民族教育体系
2014年汉服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
2011年中国汉族集团在三江源黄河源头举行祭天仪式
大家都知道当代中国汉服汉文化复兴的开创发起者是汉服王子陈朕冰,他在1991年秦岭翠华山汉服祭祀开启了当代中国汉服复兴的序幕。在民间他被汉族人民称为汉服汉文化汉民族复兴之父。那么,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汉服王子陈朕冰祖上是陈朝世系陈叔宝之子金华王陈嶷之后,自唐代礼部尚书陈光忠始迁永康。
自明代宣德年间始,先祖陈金织,陈锦绣,陈天汉曾历任南京内织染局,神帛堂,供应机房织造官,与汉服织造有着深厚密切的渊源。
至崇祯陈庄妃弟陈英祯任京营戎政府厅都统,明亡时陈庄妃将周皇后女昭儇公主朱媺[mei]仪托付弟弟回乡避难,在明亡家破后迁回婺州永康。传承坚守华夏衣冠礼制道统法脉,修道于永康北部珠峰三天子都庙并创立道教天女派,道号天教真人。传子陈承林,在昇平染店重新开设织染作坊玉练坊,制衣作坊大明堂,礼乐作坊尚书堂,后历世相传为业。大明堂对联为: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在极度的内战内乱时期,珠峰三天子都庙,南薰楼,天衣阁,大明堂,尚书堂,陈氏宗祠先后没收被毁,族谱及历代传承之汉服佩饰被当四旧收缴焚毁,汉服汉文化遗址建筑群落均被破坏废弃。
汉服礼制的家族故事最深深影响与从小传承在陈朕冰成长的家庭中。小时候,他也学习跟随长辈采桑养蚕采苎麻纺棉花印染花布裁制衣裳。家族中遗留古代的汉服佩饰与祖先画像曾经给了他最大的冲击震撼与心灵的洗礼。婺剧是汉民族文明的火种,保留了汉服汉文化的很多重要特征.也是现代汉服复兴的重要起源之一.对陈朕冰的成长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十四岁时始,陈朕冰就立志要复兴汉服汉文化汉民族。直至西历1991年在翠华山汉服祭祀,1992年创立了中国汉社。1997年在南京创办英皇文化艺术中心。2005年创办上海汉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南京天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创办汉族天朝北京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此后陆续在全国各地创立了多家公司协会与汉服汉文化复兴机构。始创于西历1991-1992年的中国汉社不仅是当代汉服的第一个汉服汉文化民间组织,也是第一家汉服汉文化民族品牌与企业法人.中国汉族集团旗下汉服品牌还包括:中国汉社,汉网,天始织造,汉服之春,汉服之花.
除了家族的传承外,陈朕冰还师从中国服装界的奠基者,原中国服装集团,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的主要创立者朱秉臣老师,与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老师。朱老师多次称赞自己学生为中国服装界沈从文之后惟一真正的大师。汤院长多次勉励指导陈朕冰继承儒教事业与汉服礼乐,并亲为朕冰题写了天朝书院。
汉服制作近世传承谱系 为:
第一代:陈英祯,字道武(1626-1698)。道号天教真人。故明署都督佥事江淮总兵陈玉衡第七子。自明代宣德年间始,先祖陈金织,陈锦绣,陈天汉曾历任南京内织染局,神帛堂,供应机房织造官,与汉服织造有着深厚密切的渊源。至崇祯陈庄妃彩凤弟陈英祯任京营戎政府厅都统,娶昭儇公主朱媺仪,在明亡家破后迁回婺州永康。传承坚守华夏衣冠礼制道统法脉,修道于永康北部珠峰三天子都庙并创立道教天女派。传子陈承林。
第二代:陈承林,别名文宣,字茂森(1644-1719),道号女垕.妻王嫔.在昇平染店重新开设织染作坊玉练坊与制衣作坊大明堂,后历世相传为业。大明堂对联为: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第三代:陈兆鸾,字天授(1676-1766).道号传音.妻王姬.在清代,陈氏家族以著道教服饰为主,从事纺织印染与制衣.在那异族统治的漫漫长夜荒野,并没有埋没无数汉家儿女的忠贞气节.为传承保护民族服饰血脉与遗志,陈兆鸾依据先人资料编修了,保存了大量历代服饰图片资料.惜未亡于清却亡于破四旧.
第四代:陈福庆,字天祚(1711-1813).道号嫡嗣.妻张美情,在昇平宝带河万乐桥边南薰楼开设丝绸染坊玉练坊,销往金华府.在宝带河尚方桥至清渭街拥有数十亩桑园.同时建有礼教礼乐作坊尚书堂,传承周礼礼仪主持各类民间礼仪节庆活动.重修珠峰之巅三天子都庙与三天子塔.立女娲,黄帝,舜帝三天子像.育有启龙,启友,启宁,启明,即昇平陈氏虞夏商周四房子嗣.
第五代:陈启龙,字龙归(1744-1821).道号脉统.妻周阃范.在昇平街市基中心设立婺剧戏台与珠峰门楼天衣阁,以婺剧之名义将历代服饰收藏于天衣阁.并设立紫微太学堂.
第六代:陈景才,字参三(1781-1869).道号汉道.妻李云英.在珠峰脚下修立旌节塔与汉家村殿.以纪念故国先人.因曾常有白鹤翔集于此,后人也称其为白鹤塔白鹤殿.
第七代:陈英勾,字星晨(1818-1887).道号族魂.妻董湘云,别名阿娇.曾捐弃家资,习武从军,后受伤回乡,重嗣祖业,归隐修道.
第八代:陈东海,字廷霞(1857-1919).道号必应.妻胡茶娘,别称茶花娘子.一生致力于重修家业.奈何战乱连绵,一切家产共和后均被没收.三天子都庙被毁.
第九代:陈洪佑,字天葆(1889-1960),道号复国.妻施子葩,别名桂蕉.南薰楼被焚.天衣阁占为医疗站.破四旧之乱季,玉练坊,大明堂,尚书堂,陈氏祠堂与家中所有宗谱藏物均被焚毁.自大明之后,数代经营一无所留连根拔掉.夫人施氏摘抄其中部分,后遗于幼子孝贞.
第十代:陈振顺,别称孝贞,字舜华(1951-).道号国运.妻应珠仪,别称圣英[舜英].幼年丧父,与母亲学习纺织印染.因家中贫寒无衣无粮.被迫出门作五金生意,后创办最早乡镇企业.喜结交上海,南京,洛阳,太原各地英雄豪杰.参与各地民间儒教道教传统活动与最早的汉民族主义觉醒运动.
第十一代:陈朕冰,字冰玉(1975-),道号紫微.别名姚君,民间称为汉服王子.十六岁在秦岭翠华山汉服祭祀,开创当代中国汉服汉文化复兴与中华文明复兴工程.廿七年来在全国二十多省举办上千场汉服汉文化活动,极大的推动了汉服汉文化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壮大.陈朕冰是当代汉服汉文化文明体系最卓越的主要奠基人与开创发起者,在汉服工艺与汉服礼仪研究领域,有着极高的思想水准与艺术造诣.一生一直只致力于汉服汉文化的传播推广与复兴.
第十二代:陈英姮陈英曌陈英统
以上节选自汉服电影《天始建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的汉服王子!
中国汉社,民族的根本,家人的依靠。中国汉社,汉民族族营企业第一品牌。有光芒处必有华夏,有汉人处必有汉社。中国汉社,汉民族社稷宗庙生活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