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垃圾分类,共创美丽家园
北京市妇联
面向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发出倡议
我分类、我承诺
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
主动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活动
带动身边家人亲友开展垃圾分类
自觉成为垃圾分类的
践行者、宣传者、引领者
各级妇联、最美家庭、巾帼志愿者
纷纷发起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活动
跟着小编的脚步
一起来看看延庆区姚卫红的
垃圾分类故事吧
☟☟☟
延庆区张山营镇下营村的妇联主席姚卫红,在村妇联主席岗位工作已经整整10年,她以热情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以及无私无畏的担当,成为人们口中的“能人”。这个能人不仅为村里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样在创城百日攻坚中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引领者,被人们誉为“垃圾分类时尚达人”。
因为疫情她没有和老公孩子一起回婆家甘肃过年,一直在村里忙抗疫。自从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她的工作重心从常态化疫情防控转移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带领“情润海陀”巾帼志愿队员在宣传发动、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流程中发挥着一个妇联主席和垃圾分类指导员的作用。
作为张山营镇最大的村庄,下营村全村1200多户,2300余人,且与河北怀来交界。长期以来村民养成的生活方式以及受河北影响,一下子接受垃圾分类这个新生事物哪有那么简单,于是,宣传成了她做好垃圾分类的第一步。
1
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姚卫红带上她的志愿服务队员一户户发放《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致村民一封信,每到一户,她都要把信中的内容和家里人说一遍,一遍不行就说两遍,两遍不行就说三遍,不厌其烦,直至确定对方知道垃圾怎么分了才算完事。同时,她还利用母亲节、六一等节日举办垃圾分类培训,由她担任老师,把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群众说个明白,把垃圾的种类,难以区分的垃圾清清楚楚告诉村民。在她和队员们宣传下,全村95%的户都知道垃圾分类这件事,并能够准确区分各类垃圾,为全村做好垃圾分类打下坚实基础。
2
率先成为垃圾分类引领者。村民对垃圾分类不理解怎么办?姚卫红就从自己家做起,说服母亲要改变垃圾收集习惯,固执的母亲本就对这个不顾家,只知道入户除了忙防疫就是忙垃圾分类的女儿有意见,她的话母亲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没办法,姚卫红灵机一动想到了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就这样她和儿子达成了攻守联盟,由儿子做姥姥的思想工作。一向疼爱外孙的姥姥只能在外孙的说服下乖乖服软,每天由外孙监督姥姥垃圾分类,天长日久垃圾分类也就成了姚卫红母亲的习惯,而且还有模有样帮助邻居进行垃圾分类,同时还说出一大堆的好处。有示范就有效仿,时间一长周围邻居自然而然就跟着进行垃圾分类。一传十,十传百,垃圾分类也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工作。
3
当好垃圾分类监督员。垃圾怎么分,全村百姓几乎家喻户晓,但是能有多少人进行垃圾分类始终是个问号。姚卫红就带上志愿服务队员走街串巷巡查,看到有村民倒垃圾都要上前看一看是否进行了垃圾分类。为这事她受了不少的委屈。有一次,看到一位大妈提着满满一大袋垃圾就往一个垃圾桶里扔去,姚卫红急忙走到跟前,把垃圾袋从垃圾桶里提出来一看,果不其然,里面有菜叶、剩饭、纸盒、塑料瓶等等。她上前诚恳说:“大妈,您垃圾没分类呢.......”还没等她说完,对方脸上早已满脸乌云,厉声吼起来,“分那么清楚干嘛呀,差不多得了,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哪家给你这么分啊!”吼完,扭头就走。此时的姚卫红万般委屈,眼眶红了又红,但是她什么都没说,把垃圾袋里的垃圾全部倒出来,一点儿一点儿把垃圾重新分好,分别投进不同的垃圾桶。其实,姚卫红做这些的时候,那位大妈并未走远,躲在一个墙角一直盯着她看,看到姚卫红认真分着自己扔掉的垃圾本想再上前说点什么,但始终没好意思。恰巧的是,晚上,姚卫红又在街上碰到了那位大妈,她主动上前打了个招呼,说道:“大妈您早上忙,我特别理解,可咱们头天晚上把垃圾分分,也就是顺手的事儿,咱们村儿是垃圾分类试点,所以不能落后啊,况且冬奥会马上就要在咱们家门口开了,咱们应该以最好的环境迎接冬奥,您说是吗?”那位大妈红着脸连连点头。
作为新时尚的垃圾分类,确实很难快速让百姓接受,更别说去真正分类了。可是,姚卫红却做到了。她凭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种坚定的信念与执着,使下营这个2000余人的大村垃圾分类蔚然成风,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正在村内一传十,十传百。用姚卫红的话说:“相信有一天,垃圾分类一定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文明之歌一定能在村民中传唱,共同以文明之风助力文明城区创建,以优美的环境迎接冬奥盛会的召开。”
·END·
■ ■ ■ ■
来 源
延庆区妇联
原标题:《我分类 我承诺|引领文明之风 做垃圾分类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