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问题研究

  • 2020-07-27 00:10:16
  • 来源: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问题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9-01-24   阅读次数:3619   作者:黄明东

    武汉大学黄明东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BIA130071)课题组成员:Ruth Hayhoe、查强、李军、蒋立杰、罗志敏、刘亚敏、陈峥、周登超、鲍昭。
    一、内容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面对这个趋势并在其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本课题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等五个方面政策构成要素出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现状、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上述各方面政策举措的建议。
    为什么要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问题?因为,我国高等学校在国际化这个大趋势严峻挑战下,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论认识不够清晰、中国学者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信心不足、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急需完善。所以,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其学术价值表现为四个方面:有利于丰富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理论、有利于丰富来华留学生教育理论、有利于延伸到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有利于加深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理论研究。其实践意义表现为五个方面:有利于我国有针对性地制定高等教育国际化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服务贸易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其创新点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及意义进行界定、侧重和加强微观政策的比较研究、寻找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盲点、突出中国文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
    为了充分理清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发展现状,从而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面临的问题,我们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这五个政策构成要素出发,通过文献和访谈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文献检索和梳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体研究方面,我们梳理了关于国家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体的研究和关于国际组织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体的研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客体研究方面,我们梳理了关于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客体的相关研究、关于高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客体的相关研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内容研究方面,我们梳理了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价值指向研究、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形式研究、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数量的研究、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制定程序的研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研究方面,我们梳理了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作用的研究、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类型的研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研究,我们梳理了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的价值取向的研究、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内容的研究、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主体的研究、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手段的研究。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学界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多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讨论有很多共同之处,研究的领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我国学者研究比较专注于宏观领域,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内涵、特征等;而国外学者关注的更多的是从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对象(人)的本身来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如质量保障、课程教师国际化、大学联盟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政策分析的层面来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献非常少见,以比较的视角来探讨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研究文献更是微乎其微,这无疑增加了本课题研究的难度。但是突破这个难点才能够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更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为此,我们必须从政策分析的层面出发,并用比较的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其政策工具的研制和使用,这样则更有利于我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把握,更有利于制定出科学、有效并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必须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分析,以便我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有一个理性依据。为此,我们深入研究了国际化的渊源、关于国际化本质的辨析、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考察、国际化政策内涵辨析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探析。通过对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政策的认识中存在着有趣的三种态度,即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乐观派、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悲观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谨慎乐观派。他们对世界各国开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秉持着不同的价值倾向。
那么,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建设过程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我们仍然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价这五个方面寻找:
    首先,我们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体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政策主体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体制与机制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思路有待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需要进一步协调等方面。
    其次,我们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客体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参与国际化进程面临的困境,如对高校推进国际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动机不强、师资队伍整体国际化素养不足、缺乏基本的国际化资源、开展国际化活动的形式单一、参与国际化活动的价值观需要进一步端正;高校学生参与国际化进程面临的困境,如参与国际化的途径十分有限、参与国际化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参与国际化经验积累不够、学成后回国服务意愿不足、留学目的地国的选择比较单一等方面。
    再次,我们梳理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内容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价值指向不够准确、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文本形式不够丰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文本的数量不足、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制定的程序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方面。
    第四,我们归纳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强制性政策工具使用过度但法制化程度有待提高、不同类型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的利益关涉不足等方面。
    第五,我们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科学评价理论尚未建立、政策主体在“管”“办”“评”中的角色不够清晰、社会中介机构在评价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评价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不够健全等方面。
    为了全面了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建设的现状,课题组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开展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比较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体的比较研究;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客体的比较研究(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中的作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校学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中的作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内容的比较研究(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价值指向,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文本形式,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文本数量,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制定程序);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的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的比较研究(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价值取向、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内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主体、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比较法、访谈法、战略行为分析法等。
    文献法。本研究将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中国5国(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因而对5国(区域)文献资料的收集是重点,尤其是外语一手资料的研读和分析,为本研究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同时,5国(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的历史演进、现状及问题,需要大量的历史文献作为研究支撑,包括政府政策文件、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报告、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等。因此,文献法是本研究从纵横两个层面了解5国(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的背景、历史、现状、经验、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比较研究法。本研究将以“以洋为鉴”的视角分析和提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发展的有益经验及启示;以差异性视角,分析影响中国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与实践发展不同之处的原因;以理论发展的视角,关注中国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比较研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和政策实施产生的积极影响;以预测的视角,预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实践的未来趋势。
    访谈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走访部分高等学校国际交流部门的管理人员和相关学者,就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广泛交流,获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第一手资料和以及应对之策的见解。
战略行为分析法。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来说,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因而,我们也可以借鉴战略行为分析法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这个问题。
    二、结论与对策 
    (一)课题研究的结论
    1.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体将越来越多元化
    各国政府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只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会停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不会终止。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必然会加入,相应地,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体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各国政府基于本国高等教育界发展的需要,纷纷研制各种层面的政策、开发多样化的政策工具。
    国际组织的参与逐步实质化。国际组织作为一种超越国家利益而存在于各国政府间的这个主体,对民族国家国内政策制定的影响程度也会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深入,逐步由对政策形式的影响向政策内容的影响过渡,由形式政策主体向实质政策主体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国家政策制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制定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回避和退让都会损害民族国家的高等教育战略利益,迎面应战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关利益者更加多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人才培养原本只是高等学校独立完成的,但是高等学校现在却难以独立完成这个任务了。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环节来看,除了传统的高校内部的师生员工会更多具有政策主体性之外,参与高等学校国际化的主体范围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客体动机更加强烈
    高校师生参加国际化活动的意识更加强烈。高校师生作为民族国家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传承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他们的民族精神更要表现得淋漓尽致。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这种意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色调。这种民族精神的忧患意识必然会促使高校师生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并通过国际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高校师生更加注意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素质要求必然会成为决定高等学校师生能否得到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学科领域,不同的国际素质将使得师生的成长显现出两条不同路径:具有国际素质的师生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他们的成长会十分的顺畅;而不具备国际素质的师生将会在这些方面全面失去优势,事业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高校师生参加国际化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为了避免自己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被冲刷流失,高校师生必须建立国际化的信心。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格会使得我们进一步缩短与世界一流高校学科发展之间的差距。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让他们自由创造的制度环境。我们目前正在全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相信为我们高校师生自由创造的制度环境会随着国家政治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变得越来越好。
    3.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内容将更加丰富
    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价值指向更加清晰。我们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指向有哪些。如果高等学校在国际化过程中能够把握这两点,那将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最有意义的进步。
    高校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文化来源更加多样化。中华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世界其他地区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走着大体相似的道路。我们应当看到,欧洲文化虽然有很多积极的因素,但它本质上毕竟只是一种区域文化,必然而且事实上也存在着许多消极的因素。我们今天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候,在人才培养的文化选择上,应该秉持多元化的文化教育的态度,即让学生学习和理解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而不仅限于对欧洲文化的学习。
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文本的形式更加完备。各种数据和标准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基本上能够与世界发达国家保持同步,这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体的积极支持的政策态度密切相关。这种政策态度必然会在推进高等学校开展国际化工作中更加注重各个层面政策的完善。表现在政策形式上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文本的形式更加完备。
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制定的程序更加规范。我国高等学校国际化政策制定的程序会更加规范,因为国际化的政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必须与国际政策相适应,如果我们制定的政策不够规范,那么其他国际政策主体便会质疑我们所制定的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为此,政策制定主体必然要规范政策制定的程序已保证政策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我们政策在国际化中适应性。
    4.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的选择指向更加明确
    加强语言教育,提高国家语言能力。国家语言能力在高等学校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要加强语言教育和教学,而这方面政策工具的开发和使用也就成为我们迫切完成的任务。
设计更为便捷的签证方式。签证制度看似微小而简单,但对于参加国际化过程的高校师生来说,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政策。中国要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和学子,也必须在签证政策工具上加大开发力度,方便来华开展学术交流的学者和学生。
    丰富国际化交流的形式。国际化交流形式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而是完全取决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发达国家高校的学术研究交流十分丰富,虽然这些交流形式现在被大多数国家和高等学校在使用,但是,我们国家和高等学校在设计政策工具式不应局限于这些形式,而是要在这个方面加大政策工具的设计力度,更好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促进高等学校开展有效的对话。有效地开展学术对话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途径和手段,高校应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坚持以学术为基础,采取正确立场和取向,促进学术交流,维护学术道德,保护、推广文化及语言的多样性,并不断评估国际化过程中的利弊,通过对话来应对国际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挑战。如何保证这些学术对话有效开展,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这也需要我们进行政策工具的设计和使用。
    5.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的作用更为突出
    高等教育国际化并不是西方化,正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本无普世的通用模式一样,也没有通用的所谓具有普世价值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虽然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功地形成了一套发展模式,但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作用,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有一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要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标准。我们希望国家立法机关和有权力机构能够尽快出台中国式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标准的法律或法规,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对策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主体责任制度化过程中,要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价值取向,包括学习和掌握最先进核心科学技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友华的精英人才、提高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在建立公平正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制程序方面,要提高国际化政策部门政策研制的程序意识、加强国际化政策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及时主动处理政策反馈信息。在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并努力赢得更多话语权方面,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活动、组织学者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主导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走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高等教育界参加国际组织活动、主动向相关国际组织推荐和派出专家、主动参与国际组织间法律文本的建设进程。在鼓励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客体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要鼓励教师和学者创建国际学术组织、成立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国际化的学生社团组织、建立国际化经费投入制度鼓励学生到海外学习、建立国际化课程学习机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客体权义设计时,在依法争取国际化进程中的权利方面,要自主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权利、自主选择留学目的地国家和专业的权利、师生自主参加国际学术组织的权利、要求有关方面给予一定经费资助的权利。在依法履行国际化进程中的义务方面,要大胆承担国际组织分配的任务、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积极宣传民族文化、积极开发国际化课程、主动完成校际交流活动。在着力提升政策客体的国际化素养方面,要牢固树立国际化的意识、努力掌握国际化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国际化能力。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内容构建过程中,在主动组织国际化政策设计活动方面,要持续跟踪高等教育国际化动向、不断倡导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鼓励高等学校创新国际化制度设计。在丰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渊源方面,要拓宽国家层面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渊源、促进地方政府开发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渊源、鼓励高等学校自主拓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渊源、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拓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渊源。在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结构方面,要确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构成要素、理顺各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要素与部门间运行机制发挥政策结构最大功能。在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研制经验方面,要充分理解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产生的背景、客观分析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经验教训、理性认识中国国情弘扬民族高等教育文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甄选过程中,在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目标方面,要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的价值目标、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的数量和质量目标、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的效益目标。在制定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原则方面,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性原则、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原则、坚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原则、坚持学生发展原则、坚持人类文化进步原则。在科学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类型方面,要常用政治性政策工具、善用保护性政策工具、慎用激励性政策工具、坚持协作性政策工具。在规范使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工具方法方面,要理性政策工具使用的频次、控制政策工具使用的时长、常态性评价政策工具的使用效益。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方式选择时,在丰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主体方面,要高校师生应尽快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主体、立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保证主体作用、明确社会组织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适当参照国际组织的评价方式。在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机制方面,要改进和完善现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机制、建立更加完备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机制、借鉴国外相关政策评价机制。在制定科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评价标准方面,要牢固树立合理的评价观、确定评价目标、开展调查研究、借鉴国际标准。在充分选用有效的政策评价手段方面,要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评价手段   。

责任编辑:星河网 祁文海
  • 分享到:

星河网  2020-2027  

官方网站:星河网  国际网址: http://www.xhsktvw.cn/

网站名称:星河网 文化定位:文化门户 文化方向:联合传媒

本网投稿交流信箱》whch111@126.com  

@星河网2025北京 官网:www.xhsktvw.cn 宗旨:开启文化新时代 筑梦产业新征程     

本网络平台 联合官网入口

官网:www.xhsktvw.cn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1

官网:星河网.中国      工信部网络备案:ICP2024015282 -2

星河网 2025阶段性接入DeepSeek - 探索未至之境  https://chat.deepseek.com/sign_in


网站版权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转发的世界文化产业各种资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讯、资料、数据、信息,均为星河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未尽事宜详见本网单页免责声明。本网热诚真诚欢迎世界各界友人联谊、交流及合作共赢,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发展、共同建设作出应有的责任、使命及更大的贡献。 

星河网全球战略合资伙伴》: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国家机关老干部科学健康协作中心 中社社会发展基金会夕爱工程北京康养基地 全国老干部康养事业办公室 

星河网络新时代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乡村发展协会 美国中国企业家协会 团中央-农村青年杂志 责任网 星河网-斯卡布罗集市新锐文旅品牌平台 北大纵横集团 中农未来控股集团 晞致格集团 国普网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  拥军爱警网 

星河网络中长期阶段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国家品牌总网 喜善会 全国老干部健康养生保健网 全国老干部健康事业优品评选中心 城市建设杂志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社 新商务周刊 华夏融媒体联席会核心合作单位 中报聚焦市场调查中心  拥军爱警万里行活动组委会 《作家报·拥军爱警》专刊、国普网视拥军爱警频道编委会 海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拥军爱警网 融媒体中心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 中南建筑集团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专家委文化基地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班招生办公室  全国廉政与法治建设研修基地  责任天下 华夏高新  森济堂集团  北京龙文化集团  中视玲珑来喜文化集团  万君畅集团 苏州市吴江鹏豪丝绸有限公司 国华泰龙集团 隐空间  广东天星传媒有限公司 国信商学  禧福汇 融创集团 林盛果业 星河网络文化集团  星河文化产业集团  星河实业发展集团  央视娱乐百分百  央视善行天下 央视德耀中华栏目组等 传奇之果 星河书画院 星河生物 星河影视 星河文旅 星河商业 福成集团 鸿盛集团 百灵集团 星河肿瘤康复集团 星河康养 国医康集团、叶天士中医馆 中国贸易报-环保周刊 天九集团 全国工商联 橡树网 右江论坛 星河酒业 星河茶业 星河特产 中视集团 星娱影视 京乐坊 北京二商集团 法治中国 星河商业 星河商务 星河酒店 星河三农 星河电商 鲁芯智能 旅 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朝阳鸟化石博物馆 牛河梁红山文旅小镇 新农村-小平房村 龙兴矿冶 旭华农业 南山果园 美乐电子 等企业事业 信息 管理 服务 诸中心 等 更多》企事业单位、组织 2025年度产业协作工作更新中

--------------------------------------------------------------------------------------------------

【主管单位:星河网编辑委员会  文化强国编辑委员会 星河时空(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星河网CEO·总编辑 祁主任  星河网 2020--2027 全权管理运营  2025~ 2035规划 版权所有】

************************************************************************

星河网  版权所有                     使  

版权所有©星河网2025,www.xhsktvw.cn,保留所有权利。

Copyright ©星河网2025 by www.xhsktvw.cn,All Rights Reserved。

************************************************************************